臺灣100專案介紹
浩瀚無際奇幻漂流工作室

這座島就是我們的教室


我從小在澎湖長大,大自然是我兒時的最佳玩伴。後來到台灣本島讀書,僅隔一道海峽,兩地風情卻大不相同,我的心被震撼了,深感地域衝擊能帶給孩子的意義!當兩個小孩接連到來時,我決定開始規畫親子共學的跨域課程,帶孩子走出本島,進駐資源相對不佳的離島國小,藉由環境與藝術創作進行人文與自然的「跨時空」交流。

剛開始只是自家的分享,接著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慢慢地也有校方主動聯繫,我們可以帶孩子做的夢也就越來越精彩了!

這幾年下來許多孩子確實轉變了,實現了我們心中的願望:讓島內外孩子互動交流,透過直接體驗和有效感知,彼此學習,深厚學生對於家鄉與鄉境的情感,讓偏鄉不再是偏鄉,有孩子所在之處,就是世界的中心。


專案具體內容:

<浩瀚無際奇幻漂流工作室>是以我們兩個孩子浩瀚「Hank」和無際「Woody」命名,團隊使命就是要帶台灣的孩子一展身手、對這浩瀚無際的世界發出探索宣言!曾經全家人到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等生活較不優渥的地區壯遊500日,我們以此經歷的點滴,深深地沉澱思考著:當孩子面對這未知的一生,什麼樣的回憶、技能、心態可以協助他們成為一個開朗快樂、有幽默和美感,又樂於合作的人?

我們想到的是島內旅行結合藝術創作。此處的「島內」包含台灣本島與外島,在我們的眼中,無論台灣本島還是離島都是一體的,應該透過交流、打破疆界,不該有所區分,然而在此文中希望幫助閱讀理解,才刻意分述為「島內外」及「本島」和「離島」。此課程帶著本島的家長學生走訪離島、也讓離島的家長學生來到本島,兩方學員也一起深入本島偏鄉學校探訪⋯,希望能用一顆最單純的心,擁抱世界的千變萬化。

一、專案精神

【在「旅遊玩樂」中學習】
現在的孩子不太會玩。島內外遊學的精神在於「遊」,在遊玩中學習,更是教育家杜威所言:從做中學。我們細膩地引導孩子們學會怎麼玩、如何「品味」玩,比如在不同的地方玩,跟不同的人玩,於不同的環境玩,而不是到不同地方去唸書。「島內外遊學」是在台灣全國境內的遊學,我們邀請家長帶小孩,以教育為出發點,帶著本島孩子實際進駐到離島偏鄉學校,反之,也會帶離島孩子來本島體驗生活。用環保材料進行好玩的藝術創作,以及豐富的旅遊元素跟孩子們一起上課、活動、創作、划獨木舟、淨灘、整理社區等,完成結合旅遊、藝術、生活、環境的教育實驗。

【在「實地生活」中學習】
孩子們在人際互動時,眼睛望得最遠、耳朵張得比在教室裡大,因此我們相信將孩子帶往離島或偏鄉,不僅孩子能透過實地生活近距離的觀察島民,實際了解海洋生態;與關心環境的人們談話和生活,就能潛移默化,體驗到感受愛環境的真諦,相信長大的某一天,要做與環境相關的決定時,他們一定能夠想起這段時光,影響決策。家長也會在這個過程裡,體驗不同於平日的節奏步伐,思想也會跟著轉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致使讓整個家庭都有所獲得、互相成長。我們更驚喜的發現,孩子會在互動的過程中,摸索適應不同環境的門道,進而了解箇中道理、熟悉應對變遷的技巧。

【在「藝術創作」中學習】
台灣的藝術與人文課程通常流於教室內的黑板與平面作業,而在這課程裡,我們使用地景藝術的創作活動,結合學校與社區,規劃大型藝術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環節中體驗學習,等於上一堂不一樣的藝文課。孩子對「巨大」的事物特別有感覺,規劃大型的地景藝術,過程中他們也許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當看見攝影機從天空中俯瞰拍攝的畫面,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成就感!因此,透過舉辦大型藝術活動,結合淨灘與環保素材的裝置藝術,能呈現環境的絢麗風貌,深化本島孩子的環境保護與海洋意識時,同時也給與離島孩子體驗藝術與人文刺激的機會。這種悸動,將是小孩與家長的珍貴情緒。

【在「具體成果」中提升旅遊觀光】
近年少子化問題,加上離島與偏鄉工作不易,人口外移導致島嶼快速的衰退。學校更是首當其衝,一間間廢校,令人唏噓……以澎湖虎井嶼為例,在澎湖的南海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為早年的軍事要塞,也是遊客旅遊必訪之處,但近年旅客人數雪崩式下滑,人口外移,虎井國小也成為全台灣最小的學校,學生只有6位。鑑於此,我們透過遊學之旅並結合大型藝術活動,創造新的觀光景點再創虎井島特色,吸引遊客與藝術人士造訪虎井,增加觀光收益,促進島嶼發展,以達教育、觀光與社區三贏。

二、藝術創作
讓都市的孩子到離島或偏鄉,目的在於給予機會,讓他們回到純真的環境,孩子在旅程中也幾乎看不到電視與3C產品,我們希望他們能夠保有親近自然的能力、滋養珍貴的觀察力,展現無窮盡的好奇與探索慾望,旅程中也盡量放下成人的偏見與習慣,提供結合藝術美學與社會關懷的跨域平台,例如環保導向的地景藝術行動,讓孩子盡量揮灑創意,享受藝術帶來的生命力和翻轉力,相信這經歷能夠驅使他們往前,長大後就能夠勇敢找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且能放手挑戰更偉大的事情。每一次的創作,校園與社區都瀰漫著快樂的藝術氛圍,感受到整座島嶼都是孩子們的教室,而且是浩瀚無際、探索不完的教室!

【本島到離島】
我們與離島的數間國小合作,帶親師生創作大型的地景藝術。與澎湖縣將軍國小的合作,是透過藝術創作將海廢賦予新生命,將樸素的國小校門牌樓大改造成海洋風情,用海廢保麗龍製作珊瑚礁景觀,海廢浮球彩繪成魚群,以及將軍文石天使之眼,化腐朽為神奇,讓參觀的人感受到自然環境與海洋生物之美,不僅成為亮眼的景之一,也使民眾意識到海廢問題的嚴重。

我們也與台灣最迷你、學生只有6人的虎井國小的合作。這次是募集到上千件不要的二手T-shirt,將T-shirt當作一塊塊色料,在國小操場裡以印象派手法營造特殊的大型地景:「虎井嶼貓島裝置藝術」,並用縮時攝影與空拍記錄下來,整個創作過程即為本次的行動藝術成果。澎湖的虎井有如瑞芳的猴硐,是有很多流浪貓的「貓島」,這次的地景創作同時也在響應愛護動物協會的活動,使更多民眾關注流浪貓的結紮照護議題。

鳥嶼,位在瀕危的澎湖特有種小章魚棲息地範圍內,因此決定以章魚作為創作來源,和鳥嶼國小合作打造一隻藝術樂器章魚「貝多章」。我們首先帶孩子前往拇指山淨灘,蒐集海廢浮球、拖鞋、保麗龍及漂流木等,合力創作出一隻唱歌的音樂章魚,它有十個用水管做成的嘴巴,每張嘴巴都能發出不同的音階。澎湖居民經常以拍打敲擊的方式讓章魚的肉質更清脆可口,因此,同樣透過拍打敲擊「貝多章」的嘴巴,就可以發出演奏的聲音。孩子們用撿到拖鞋當敲擊工具,一旁的海廢浮球當風鈴樂器,也象徵了章魚的卵,呼籲社會正視小章魚的保育,讓牠們能多多產卵、生生不息。

除了地景創作外,也策畫許多親子活動,刺激孩子們的眼界和想像,例如:魚村路邊吃曬丁香魚,「炸港」挑戰自我的極限、文化與生態課程、獨木舟探索等,因為都市小孩也有自己的困境,尤其3C氾濫的關係,孩子們越來越沒有機會接觸大自然。讓都市的孩子到農村離島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絕對是一種展開視野的方式,無論農耕踩泥土,或者親眼見到真正的螃蟹章魚都是稀珍的經驗,讓社會科知識生活化。

【離島到本島】
我們帶著離島和本島的孩子與家長來到苗栗山區大坪村進行遊學。在這裡體驗小校特色課程與作息,在大坪村裡探索、協助林也小院的泥窯建造等,看見人們對土地的友善,並參與苗栗大坪國小可食地景「行動雞舍與戰鬥雞」的製作。行動雞舍的意思是,我們設計出一個哪裡需要翻鬆土壤,雞舍就可以往那裡牽移,因為雞群既可愛又聰明,能將所有的肥料混入土壤中,使操場成為美麗地景外,也是適合耕作的良田。雞舍中有可愛活潑的大小戰鬥雞,舉凡「幻象2000捲毛雞」,或是「華麗絢麗的玫瑰雞」,或是擔任重要角色的「B52蛋雞」,輪翻攻擊土地上的小蟲,看得孩子不亦樂乎,體會自然科知識立體化。

我們也帶新北市五股區更寮國小的親師生們,將來自離島學童撿拾的廢棄浮球,重新彩繪。原本這些流浪在澎湖離島沙灘上的海廢浮球,透過藝術課程的發想,在學童心中有了新的畫面和功能,他們合力將其刷成黑色以重現豐富的七美雙心石滬的樣子。在孩子觸摸、估量浮球,開心創作到將顏料沾到臉、又染到衣服之餘,不僅體驗到創意擁有「賦予物件再次生命」的力量,也透過藝術創作省思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探問如何改善海廢問題,透過實際的行動實踐減碳、減少垃圾的製造,並更多瞭解與關心澎湖的生態,拉近彼此的距離。



成果與效益:

島內外跨時空的遊學至今長達6、7年了,感受到少子化帶來的離島困境一年比一年深,有一間學校甚至只剩一位學生……使我們驚覺:時間一直走,有些事情迫在眉梢,卻也說明這幾年留下的畫面和記憶是非常珍貴的!

深度旅行往往能為人生帶來長遠影響,若在旅行中添加有趣的具體任務,相信更能成為孩子記憶中的寶藏、未來日子的養分。我們透過旅行駐點、與在地共同營造藝術景觀或活動,吸引遊客造訪、增加觀光收益的同時,實際地促進了偏鄉的發展與推廣,達到教育、觀光與社區的三贏局面。島內遊學的影響力也藉由網路傳播,提高地景風貌知名度,再藉文化旅遊、生態旅遊,活化觀光市場,促進地方特色產業邁向永續發展,刺激旅遊市場,最終希望人口回流,使年輕人願意回鄉發展。與孩子、民眾共同創作的地景,每一次都造成很大迴響,以下是此專案的豐盛收穫:

1.結合教育、藝術、人文共同發展跨域課程,展開親師生的合作模式,跨大孩子視野。
2.原本連班導都以為害羞不愛說話的孩子,經過一連串課程洗禮之後,變成能勇於搶答、願意表達自我,並樂在學習。
3.透過藝術創作,營造充滿風格的校園氛圍,讓在地學生對家鄉、社區更有歸屬感,並瞭解資源枯竭、自然環境破壞等議題,從小培養環境保育的知識和態度。
4.結合島內遊學,突破本島/離島、都市/偏鄉的地理藩籬,創造相互學習、互惠成長的學習經驗,有孩子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
5.將垃圾變成藝術品,發動多次的淨灘活動,進行軍民校的合作,把島上的海廢垃圾清理出來變成藝術品。
6.透過島內遊學已在苗栗大坪、澎湖離島將軍、虎井、鳥嶼、中屯嶼等地進行多次大型地景藝術,營造新的社區印象,深化教育、體驗旅遊、觀光產業共同發展。

◼報導連結
1.蘋果日報-澎湖貓島逆勢操作 小學操場驚現超大貓畫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81018/6GAFORMG6GNKGZBDNWAJ3SUCPU/
2.中國時報-澎湖虎井「台灣貓島」 師生發動「喵星人基金」募款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025004087-260405?chdtv
3.中央通訊社-虎井嶼貓島裝置藝術 觀光旅遊新地標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011300260.aspx
4.今日新聞-是地景藝術也是校門! 離島將軍國小用海廢化腐朽為神奇
https://www.nownews.com/news/3573472
5.翻轉教育:浩瀚無際的島內遊學1:都市小孩的離島炸港體驗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5603
6.浩瀚無際的島內遊學2:「澎湖貓島」 6人迷你小學的地景藝術體驗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5733
7.化腐朽為神奇!海洋廢棄物營造將軍國小海洋風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887387
8.Facebook/部落格/YouTube/Ig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0r7Hw2Ajjzn3lUZcEScvQ



影響力與擴散性:

我們喜歡破框挑戰、喜歡跨域的創意工作,本身的工作資歷橫跨劇團、旅遊民宿、自然保育、藝術景觀、體驗教育等領域,有出過書也有主持過旅遊節目,所以當我們以公益性質的形式號召民眾、一同體驗「這座島就是我們的教室」專案課程時,製作的影片、撰寫的文章會有一批忠實觀眾和讀者,能發揮一定的影響力和擴散性,也幸而較易受到媒體關注。

這幾年裡,每一次的地景藝術創作,都獲得媒體廣泛報導,精彩的課程和地景文化也因此深入民心。這套課程受到重視,每年都有不同的家庭加入,除了與學校合作,更走進社區與公部門,創造公私協力的新模式。觀光局、學校與非營利組織的三方合作,為台灣的環境、美學與教育創造三贏的空間,此模式也成為從事體驗教育團體效仿的對象。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