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李宜軒 臺中市文華高中教師

SDGs融入我是文華綠色大使


過去,有將近 1/2 的學生是為了「必需選修」而選擇這一堂「模擬聯合國」的課,英文與國際議題議規,讓多數學生缺乏學習動機、也不易理解;從一次「捐冬衣給外籍漁工」的活動上,我看到學生因為實作而產生很大的響應,因此去年在課程中融入永續發展目標,設計與跨國同學實際淨灘並參訪台灣商家的商品包裝、學生協助裸賣店老闆在校內舉辦快閃店等,結合教學與行動,激發學習動機的同時,也建立環保觀念,學生更在學習時展現出蓬勃的活動力。課程達到以下目的:

1.引導學生認識 SDGs 永續發展目標,特別針對子目標 12 Responsible Consumption、13 Climate Action、14 Life below Water 進行議題相關教學,希望在實際行動前,增進學生對於環境問題認知的廣度與深度,不要只流於片面知識。
2.為了讓學生瞭解我們有過度使用塑膠的傾向,從課堂教育開始,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到外面商家進行實察、訪問和探究,也攜手一起淨灘,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3.最後鼓勵學生從課堂中汲取的知識,外面實察的深刻感受,利用所學所聞,回到文華校園內擔任綠色大使,將減塑理念推廣給全校師生。


專案具體內容:

104 至 105 年時,我與校內的魏秀蘭秘書一起創辦「文華模擬聯合國」專題班,為了促進學生對於國際議題的認知,我們針對不同主題邀請專業講師,我也常坐在後面聽課,發現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國際議題,可以增進多維度的思考,幫助一個人思考力的成熟化。但模擬聯合國同時也需要學生學習複雜的議規,學生在議規學習上吸收較不好,原因在於很多修課的學生,不願意參與外面的模擬聯合國會議,他們對議規學習沒有動機也太無法理解,我一直思考該如何改進課程。

後來在一次的捐冬衣給外籍漁工的活動裡,看到學生們響應很熱烈,於是思考,如果讓學生參與具體的行動,從做中學可以獲得反思和分析,將經驗轉化為概念和新的觀點,這呼應了 David Kolb (1984)的體驗式學習迴圈,這樣的學習效果反而更加深刻,從那之後,我都在課程中,將真實情境的行動納入設計裡。

此專案分成三大模組,每個模組都結合了教學與行動,首先賦予學生知識,使他們了解減塑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並且告訴他們議題學習就是要嘗試解決真實情境的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行動思考做什麼、如何做、和為什麼要這麼做,身體力行後,安排不同的舞台讓他們發表與分享,發揮「綠色大使」的影響力,感染更多師生。

【第一個模組:淨灘與海廢藝術】

上完海洋廢棄物議題後,我們利用 11/5(六)到清水九號風車淨灘,為了讓學生可以進行跨國的海洋生態和生活習慣比較,我們透過學校的「大手牽小手」計畫,邀請六位逢甲國際生加入,包括聖文森的 Zachery、俄羅斯的 Bato、和四位來自日本的 Maruse、Honami、Inoue、Maruyama,另外還有兩位德國貴賓Marian和Levin 加入我們的行動計畫。

當天清水風超級大,風吹沙直刺臉和眼睛,頭髮亂舞遮蓋前方視線,因為期待這天許久,沒有人想要放棄,大家默默撿拾散落在海灘上千奇百怪的垃圾,也協力挖出巨大的保麗龍,我們邊撿邊分類,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了部分海域清理,交給清運大哥大部分的垃圾後,帶回部分廢棄物,準備接下來的海洋廢棄物藝術展,當天各組的學生也利用時間,訪問外國夥伴他們國家塑膠使用情形。

回到學校後,學生先整理這些海洋的垃圾,四組學生自行選擇他們需要的素材,帶到自主學習教室進行討論與實作,由於 12 月初文華校慶有「無塑園遊會」,我們想要設置靜態展讓園遊會的來賓瞭解海洋廢棄物議題,呼籲源頭減塑的重要性。為了添增展覽的精彩度,各組學生還繪製了說明海報和創作英文小故事。

因為有些學生非常投入,甚至還留到晚上細心地雕琢他們的藝術創作,我認為只呈現靜態展著實可惜,便在校慶當週,將各組的展覽品推到學校川堂和榕樹下進行動態說課,邀請兩個高一班約 65 學弟妹當觀眾,以跑攤的方式,聆聽各組介紹,看完展覽後,用表單選出最佳海廢藝術創作、最佳海報和最有趣的英文小故事,並給予實質性回饋,不少學長姐得到正向評價,直呼連日來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第二個模組:文華 vs.席勒中學跨國減塑合作】

下學期的五月,德國席勒中學 25 位師生來訪,他們同樣也是研究減塑,因為有著共同理念,學校安排他們與我的專題班合作,並且在離校前辦理跨國聯合發表。

一、首部曲:和 SDGs 專題班一同到附近商家實察
由於他們師生和我的班級加起來快 60 人,所以將同學們分成三組,輪流到學校附近的中義傳統市場、全聯超市、九乘九文具店做塑膠包裝觀察,因應這次的交流,我們已經在學期初先行參觀這些地點,所以這次就由我的學生當綠色大使,帶著他們自己的德國夥伴一一參觀,也讓他們看看我們生活裡,充滿許多不必要的多層塑膠包裝。為了不讓課程變成戶外健行而流失真正的學習意義,所以規定每個參觀點都只能停留 20 分鐘,接著必須帶著德國夥伴回到圖書館完成學習單的填寫,因為很想看他們真實筆跡,所以就採傳統紙筆方式讓德生寫自己的心得感想。

二、二部曲:帶著德國師生&暑假要回訪德國的文華同學去竹南淨灘
德國老師 Marian 和 Lena 開出願望清單,包括了淨灘和參觀焚化爐,於是我們在 5/26(五) 下午搭乘遊覽車前往竹南海灘,當天豔陽高照,德國學生揮汗如雨地幫忙清理海灘垃圾,有不少學生因為不太耐熱,在淨灘後癱在大石頭上。領略完臺灣的酷熱天氣,接著我們慢慢步行回焚化廠,接待的彭經理帶我們去七樓看吊車室如何夾取垃圾,滿坑滿谷的垃圾堆被吊錘送進高達 850 到 1000 度的焚化爐燃燒的畫面很震撼!大家看得目不轉睛,同時也驚呼如山高的垃圾量!

由於德國學生也必須參與專題發表,回程的路上我被四個德國學生包圍訪問,他們想知道為什麼我要開設「SDGs:我是文華綠色大使」課程,連問了好幾個我們生活習慣的問題,還有海洋垃圾到底是怎麼來的?我暗自驚喜德生們自發性地過來請教、有些組員從我的答案中再提出他們的疑問點,有些組員低頭仔細地用 iPad 記錄,跨國訪談感受非常奇妙,我永遠不會忘記這短暫擦出火花的片刻!

三、三部曲:專題班與德國學生做聯合發表
這跨國交流的最後一個任務就是舉辦減塑專題聯合發表,北新國中資優班也入校當觀眾,觀眾群跨年段、跨校又跨國,我派出兩組學生發表專題電子書,電子書涵蓋了我們這學期去實察的所見所聞,也突發奇想寫信給全聯和楓康,希望兩家龍頭連鎖超市要求廠商減少不必要的雙層、三層包裝方式;也讓學生發揮創意設計多功能購物車,這樣上菜市場買菜就不用拿超過 5 個以上的塑膠袋!德國學生也很厲害,在短短時間想出如何從學校、家庭、日常生活方面減塑,即便在很短時間內產出英文簡報,但他們英文能力很好,皆能清楚表達對我們過度依賴塑膠的憂心,也提供具體的建議,希望文華學生嘗試在日常生活做些調整,由外國年齡相仿的學生大聲疾呼的效果頗佳,不少在座的學生像是當頭棒喝,紛紛表示以後買早餐要自備環保袋。

【第三個模組:文華「日常小試」綠色快閃店】

下學期初帶著學生走訪中興大學附近的裸賣店「家務室」,家務室的老闆非常熱情健談,主張我們不是要完全減法生活而變成零廢棄的人,而是以循環經濟的概念,在生活習慣和環境意識間取得舒適的平衡,在購物時多些減塑思考,這樣的綠色想法深植在班上動機高的學生,一群特別熱血的學生表示想要介紹外面裸賣店的商品給全校師生,於是決定利用 6/12(一)~ 6/17 (六) 開設校園環保快閃店。

這群學生先將自己想法擬成一份計畫書,到校長室上呈給黃偉立校長並且獲得他溫暖的鼓勵和寶貴的建議,接下來也向教務處和學務處進行相關程序申請。事先的前置作業準備非常繁雜,包括如何進行預購、宣傳、進貨、送貨、開店時間等,每項細節都必須事先構思和規劃,即便深入探討,真正執行時困難還是一一浮現,像是預購的人沒有繳錢、剛開始宣傳度不夠導致人潮稀落、想要進貨的貨品被斷貨、補貨的時間等待太久,送出的折價券沒人使用等,每個困難都足以讓人想放棄投降,我必須立即拉著學生檢討困難點,思考如何突破瓶頸,因為專題課的學生散落各班,碰面時間不夠,晚上回家再繼續用 Line 討論,有時組內有小紛爭,必須安撫同學情緒,有些同學甚至很擔心自己會做賠本生意,出資的款項會拿不回來!我一直跟她們說,環保商品一向不好推廣,但我們真心認同「家務室」的理念,希望幫忙推廣優質產品,並且把一週以來所獲得的盈餘全數捐給「荒野保護協會」,我們目的不在謀利,而是藉由切身經驗來提升其他同學的環境意識,這是一件善舉,眼前的困境其實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勇敢、學習靈活調整、更是學習萬一失敗時,能平靜接受並且寬慰自己。

從 6/12(一)~6/17 (六),每天開店兩次,每一天都好充實,學生們在校園東奔西跑,所有下課的時間都投注在快閃店的活動裡了,所幸在大家通力合作下,終於順利完成了!扣掉成本,我們獲得盈餘 5244 元,全數捐贈「荒野保護協會」,這場環保快閃商店讓這群綠色大使順利圓夢,也為這學期的專題課畫上難忘的句點。

這群學生事後也把整個活動寫成 20 幾頁的計畫書,參加臺中市政府隸屬單位「社會創新實驗基地」舉辦的「2023 臺中市高中生 SDGs 提案競賽」榮獲第一名!評審一致認為「文華人的 SDGs 日常小試」的提案有非常完整的行動執行,再加上有事後的具體分析和深刻的反思,不單單只是一個創新的構想,從中也提升了「家務室」環保商店的知名度,他們都知道環保商店都是辛苦經營,同學們也很懂事,將努力掙來的收入全數捐給基金會,有愛的精神實屬難得,這場環保快閃商店讓這群綠色大使順利圓夢,也為這學期的專題課畫上難忘的句點!



成果與效益:

一、原本前來修課的學生最少有 1/2 都是沒能選到其他課程,才被「強迫」分發到我的專題班,剛開始上課時,我發現有不少人缺乏專注力,甚至是手機重度沈迷者,這堂課不僅包含議題思考與英文表達力,當然也需要滿滿的行動力,看到學生從臉上流露沒有興趣的樣子,心裡不免涼了半截,但基於很多外訪活動和國際交流都早已提前接洽好,就只能硬著頭皮執行下去,直到帶著學生和外國夥伴去高美溼地淨灘後,回到課堂上課,才感受到學生有點不太一樣,回到英文文本進行議題閱讀時,變得專心了,也開始會有互動了,在分組動腦動手做海廢藝術創作時,原本一位不太參與的復學生竟然很專注地將所有垃圾創作成「海廢戰士」,並且和同組夥伴構思出令人感動的海報文本,完全呼應 SDGs 14 的精神外,也獲得高一學弟妹青睞,榮獲最高票!從此之後,他每堂專題課都會準時出現,即便生病無法上學,也會主動在下週課堂跟我解釋原因,並且表示如果有作業一定會補做,他本來是一個抗拒上學的人,後來在專題課得到許多正向鼓勵和回饋,讓自己變得有力量,有動力來上課和參與活動,這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

二、在第二模組跟席勒中學做跨國成果展的當天,由於時間限制,只能派兩組學生進行電子書發表,但這兩組學生都有極度害羞的組員,站上舞台很容易怯場,但在我這學年大量訓練下,他們上台即便緊張,但都能穩定完成全英發表,儘管底下有學校的校長主任、德國師生和北新國中的校長和師生盯著,順利將這學期的行動計畫分享給其他人,這些學生於期末填寫表單時,描述了自我突破,也寫下真摯的感謝,身為老師最開心的就是帶來正向的改變與親眼見證學生們的成長。

三、其實環保不是一個新議題,大多數的人聽到這個詞的反應通常麻木,所以對於政府減塑政策,用折價方式鼓勵自備外帶杯往往也沒有特別感覺,深感於學生的無感,決定帶著學生在校園內推廣裸賣商品,開設「日常小試」環保快閃店,其實我們原先擔心開店後效果不佳,所以當初設定只要盈利達到 3,000 元即算成功,但在一週使盡全身力氣行銷後,最後盈餘高達 5,244 元,比預期目標多出了 74.8%!所有組員都歡欣鼓舞,最高興的是數字背後的意義,我們發現師生間支持環保商品的大有人在,除了捧場購買外,也表達他們完全贊成商品去包裝化,甚至也有用過洗髮皂的學生表示,原來洗髮皂比洗髮精來的環保,本來有些抗拒,用後發現洗得乾淨也不會乾澀,願意延續用洗髮皂洗髮的習慣,聽到這樣的回饋,過程中的汗水與淚水化成心中流淌的幸福感,證明環境意識與行動是可以透過教育與示範獲得真心的認同。



影響力與擴散性:

這個專題課程在六月結束,但我從去年起已經陸續到其他學校分享,如桃園壽山高中、臺中僑泰高中,也曾獲龍騰教科書邀請,到總部的攝影棚,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跟全臺 300 多位老師分享 SDGs 專題課程操作方式,而這暑假也到新竹「不分享很難過」英文盛會介紹我的課程模組,下學年也會到不同的高中與高職宣傳理念,縱使各校屬性以及學生的程度不太一樣,但我會按照該校的需求微調分享的細節,將模組簡單化,讓他校老師可以順利上手,不過重要的事絕對不是如何將課程精緻化,而是幫助學生從知識培養,慢慢形成堅定的環境意識,並且內化成行動力去解決真實生活的問題,讓綠色大使遍及各校,也讓減塑生活不只是風潮,而是成為平凡的日常。


相關連結:

賀!!高二校訂專題課程李宜軒老師、林冠瑋老師入選【未來教育--臺灣100】優質課程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