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周維毅 臺北市內湖高中教師

Make a better world!邁向永續實踐的N種可能


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落實新課綱探究與實作精神,本課程以 SDGs 為核心,與家樂福和無印良品合作永續發展教育,帶領學生發想感興趣的永續議題,教導學生探究議題所需的研究方法,透過 PDCA 循環規劃及實踐永續行動,讓學生發揮創意、執行力與影響力。

學生自由的探究與實踐,無論關懷永續消費、海洋保育、減塑行動、婚姻平權等議題,都可以透過多元途徑搜集資料,與校園親師生及社會對話,擴散永續影響力。學生從過程中以「全球公民」的視角思考永續議題,學會邏輯思考、問題解決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懂得用同理心思考如何與社會溝通,透過行動參與社會。期許學生成為永續種子,引領社會一同迎向多元、平等與共融。


專案具體內容:

本課程設計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貫徹專題式學習的理念,帶領學生發想、規劃並實踐永續行動,發揮創意、執行力與影響力,希望學生與真實世界互動並思考永續問題的解決之道。以下為本課程的教學方法說明:

【發現與界定問題:如何問一個好問題?】

本課程的關鍵在於帶領學生發掘感興趣的永續議題,因此我從「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切入,帶領學生從發散到收斂找尋探究主題。當生成式 AI 工具 ChatGPT 衝擊教學現場,學會問問題不僅能讓我們運用 AI 工具優化工作效率,更能大膽地對世界提問,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本課程以提出問題和聚焦問題核心,引導學生發想對感興趣的永續問題,以 SDG10「減少不平等」的移工議題,透過短影片再現在臺移工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讓學生對現象提問,從發散到聚焦問題,並以「六何法」(5W1H)聚焦問題,以此檢視後續的探究歷程是否扣緊主題且深入探討。

一、教學設計:「六何法」(5W1H)是一種發散性、創造性的思考方法。它能幫助我們針對主題從 What、Why、Where、When、Who、How 等六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與創造,藉此讓思考內容加深加廣、形成架構。本活動設計即是透過有限的影像資訊,創造一個議題探究情境,讓學生從發散的問題中找尋感興趣的研究問題,再透過六何法拓展聚焦研究問題的核心問題。

二、教學實施:教師播放移工議題新聞影片,讓學生分組在 Google Docs 上提出問題,再由小組討論出最感興趣且最適合進行探究的問題,並透過「六何法」發展與研究問題相關的具體問題。最終,由學生分組發表擬定了什麼研究問題?為什麼這個研究問題是重要的?當學生上台發表並聆聽教師建議後,將更了解如何問一個好問題,亦有助於學生發想期末報告的研究問題。

【結合社區資源建立夥伴關係:與企業共構永續新視野】

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 2004 年首次提出 ESG 的概念,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ESG 涵蓋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等面向,因此國內外企業逐漸重視 ESG 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本校文組畢業生每年皆有近四成學生選擇大學財經商管學群,且企業界的永續策略與本課程目標相符,因此本團隊嘗試與企業洽談合作的可能性。

經過一番聯繫,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及無印良品願意和本課程合作,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5 月,本校三位教師共帶領 300 位學生參訪家樂福內湖店和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且家樂福企業永續總監蘇小真女士親自擔任解說員,向同學們介紹家樂福如何看見永續消費的價值,以及在推動食物轉型方面的努力。

2022 年 12 月,我帶領 45 位校內師生參訪無印良品,由營業部總監、店經理及公關室親自導覽,帶領學生認識門市的永續設計、行銷策略及品牌經營。透過此一夥伴關係,不僅讓學生認識商品背後的永續理念,也活用鄰近社區資源,幫助學生與企業端連結及探索未來。學生在活動結束也回饋:「永續發展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需要結合許多人的努力。」

【永續實踐的N種可能:帶領學生規劃與實踐永續行動】

本課程目標讓學生關懷並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為鼓勵學生開展多元智能,開放學生自行選擇以「公共議題小論文」、「永續發展倡議行動」擇一完成探究成果。公共議題小論文為學術論文寫作,適合具學術傾向的學生,可學到公共議題分析、論證、文獻探討、觀點建構、發想解決方案等能力。

永續發展倡議行動是永續行動的計畫撰寫與實踐,適合喜愛規劃專案、透過團隊合作解決真實問題的同學。為了帶領學生探究與實踐永續,本課程規劃研究方法的質化和量化研究初探,並以文獻探討、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要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探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與研究倫理,期望學生能運用合適的方法找尋答案,並以此作為社會現象探討及行動方案發想的依據。

舉例來說:學生想了解教科書的使用者學生是否關心教科書紙張浪費的問題,便可以透過問卷調查蒐集意見;若是想進一步對教科書廠商提出倡議,學生也可透過訪談法加以實踐,每個議題的探究主題和步驟由學生自訂,開展永續發展多元實現可能性。

【總結與反思:公開分享與對話】

在課程進入尾聲,學生透過公開發表的方式和同學分享議題探究成果,本課程也透過互評讓學生進行同儕觀摩學習。為了擴大議題探究的影響力,本課程結合校慶舉辦探究成果展,在學校展出議題海報、真人解說,讓超過 2,000 位親師生聆聽學生的公開發表,從蒐集到的意見拓展自身學習的邊界。

永續行動涉及實體行動、倡議及社群推廣,學生須和小組團隊合作,透過創意發想行動、管控各項行動的時間管理,並邀請師長、同學和校外夥伴,拓展永續議題的影響力,過程中提升學生改善永續問題、解決問題和溝通協調的能力,即使實踐仍有改善空間,學生也從反思找尋未來作法,養成更宏觀的視野。

以 SDG12「永續消費與生產」的疫起環保吃美食倡議影片為例,學生為推廣環保觀念自學資源回收知識、設計題目及邀請師生參與影片拍攝,學習拍攝和剪輯影片,學生熱情投入挑戰並習得跨域知識與能力。個人鼓勵學生參與競賽,學生也獲得第六屆、第七屆綠獎青少年環境行動獎優選、高雄教育節探究與實作競賽優選及各大專題競賽之殊榮。



成果與效益:

一、學生在課程的引導下,逐漸開展永續發展三大面向的探究,以 SDG12「永續消費與生產」和 SDG14「永續海洋與保育」為例,有小組學生以減少校園教科書紙張資源浪費為題,透過問卷調查全臺師生的意見、發想解決方案並與多家教科書廠商倡議,廠商將此貫徹於其營銷策略並拍攝影片推廣此行動。學生亦在校園發起快閃行動,讓校長承諾於校務會議討論紙張浪費議題。此外,也有多組學生以減少廢棄物及海洋汙染為題,在西門町、淡水、萬里沙灘等地展開淨灘、撿拾菸蒂行動,透過拍攝影片、執行社群行銷活動擴散影響力,讓更多學子認識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二、在 SDG5 性別平等的促進方面,有小組學生關注跨國同性伴侶無法成婚的議題,除探究議題、訪談多組跨國伴侶,藉此提出政策建議,學生在傾聽受訪者想法後,主動邀請其入校分享議題,促使本校超過 1,200 名師生認識跨國同性伴侶的難題,理解不同社會群體的聲音,讓校園更添人權實踐的內涵。

三、本課程提案具有跨學科、跨年段及跨領域的特性,能連結外部組織與專家資源。以下將分別說明相關成果效益:

1.本課程結合英文科和國文科帶領學生,在疫情期間透過線上工具與日本夥伴學校師生一起執行 30 天環保挑戰,兩國學生交流對環境議題的想法,激盪各種環保實踐的可能性。此行動獲得第六屆綠獎-青少年環境行動獎優選暨網路人氣獎之殊榮,以及聯合報「好讀周報」的專題報導。

2.為了讓永續貼近生活,本課程邀請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參訪師生:300人)及無印良品美麗華旗艦店(參訪師生:45 人)展開首度教育合作,聚焦 SDG12 永續消費與生產,帶領學生實地參訪並了解永續消費的價值,了解企業界的永續趨勢。更重要的是,兩家店面皆位於鄰近本校的內湖與大直,透過跨界夥伴關係,也能讓永續教育多元開展,屬於和社區企業合作的成功案例。

3.為執行專題式學習,學生須依其專題邀訪各領域專家,例如有學生訪談無包裝商店店家,了解到除了減少廢棄物外還能改緩食物浪費;有學生探究無國籍兒童的困境,除訪談非政府組織獲得專業建議,也和民意代表交換議題想法;有學生為了改善教科書資源浪費,邀請教科書廠商、校長、學務主任等傾聽多元意見,匯聚更理想的解決方案。

4.學生執行永續行動,獲得社區居民及家長的正向肯定,執行淨灘和撿拾菸蒂行動的學生反饋有路上的叔叔、阿嬤予以口頭肯定,家長也很開心孩子在高中就有付諸行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生透過本課程的推動,積極對外參賽,近三年曾參與龍騰文化 2023 年第三屆素養探究成果大賞獲得首獎、聯華電子主辦 2021 年第六屆和 2022 年第七屆綠獎-青少年環境行動獎獲得全國優選、2023 年及 2022 年高雄教育節全國探究與實作年會全國優選共三組,以及全國高級中等學校中學生小論文寫作比賽優等三篇、甲等五篇。學生不僅從課程學到如何關懷永續議題,更透過對外競賽培養個人及團隊合作能力,將行動實踐的成果擴散到社會各界。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在校內,本課程為本校「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的主軸,個人主持校內教師專業社群,透過共備會議傳承經驗校內師長;建置共享雲端空間分享教材資源並與老師們研討教學。

二、校內外合作,我協助校內師長和家樂福連結,前後帶領 300 位學生完成家樂福的永續課程;秉持 SDG4「優質教育」的理念協助改善他校的真實問題,協助偏鄉學校新北市雙溪高中「環境議題探究」校訂必修課程的修正與發展,促使課程及教學更符合該校學生學習需求,啟動學生學習動機。

三、我也受邀教育部、臺灣大學及成功大學及全臺中小學超過 100 個單位進行分享,每次分享均更新永續趨勢、分析教學難題及解方、提供完整教材資源,讓教師們更理解如何以 SDGs 實踐專題式學習。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