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丹麥社區圖書館

公寓大廈學童參與永續社區SDGs的行動方案


「丹麥社區圖書館」是由社區住戶自主成立,白天家長上班或教學,晚上和週末帶著孩子化身成一間會動的圖書館,例如回收住戶與鄰近社區的二手書二手玩具、結合粉絲頁力量,邀請社區內外住戶到圖書館當說故事或帶手作的〝星光爸爸媽媽〞、〝星光爺爺奶奶〞等。

為了讓社區內的學童開始關心所居住的社區、引導孩子發現居住社區的問題,規劃了結合 DFC 行動研究的課程,讓孩子透過感受和想像,發表「大樓也可以種菜」、「收集過濾大樓雨水」等行動方案;並參考綠建築指標和荷蘭城市改造範例,探討我們居住的大樓和就讀的國小建築,在改造後成為符合生物多樣性與綠指標建築的可能性。


專案具體內容:

家長和鄰近社區家長,就是我們的教師團隊,從 2019 年到 2023 年,除了每週有家長或學童主動帶領說故事和手作活動,團隊也申請了新竹市社區營造及文化部社造獎助,每年規劃學習的主題,2021 年的「後疫情時代的社區營造」計畫,得到新竹市政府刊物報導。

【2021 年學習主軸,疫情生活】

2021 年疫情最嚴峻時,社區營造課程在線上舉行,成果展覽則在丹麥社區圖書館舉辦。計畫中負責思辨課程的社區老師,讓孩子拍攝疫情時的生活影片,幫外送餐廳設計菜單,並組成辯論小組,討論政府是否該鼓勵民眾注射 AZ 疫苗。孩子們搜集當時世界各國對於注射疫苗的不同想法,提出是否贊同自己的爸媽前往注射疫苗。

有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在聽完哥哥姐姐們的辯論後寫下:「我本來很害怕爸爸去打疫苗,但是聽完哥哥姐姐們的討論,我覺得爸爸可以勇敢去打疫苗。」另外,社區藝術老師安排了講解口罩從古至今樣貌與功能的課程,並讓孩子們設計口罩,還將疫情時的生活畫成繪本。有孩子畫台灣稀有種台灣黑熊和其他稀有種生物利用 GOOGLE MEET 討論事情、也有孩子畫寶可夢如何和人類一起對抗病毒。

【2022 年學習主軸,永續社區】

2022 年,我們做了永續社區的主題,學童主要是在社區或附近社區就讀的國小學生,因此分為低年級組與高年級組,課程分為思辨和藝術兩類。在思辨課程中,社區老師讓孩子參考影片和文字資料後,引導孩子從影片照片中看到問題、從文字中找出金句,再寫出行動步驟。之後利用搜集來的紙箱或閒置物品,構思、拼裝、組貼,做成自己的看板,在社區外的楓香大道舉行一場低耗能、減碳又不失文青清新風格的市集,作為該年永續社區 SDGs 學生行動方案成果展。

另外,因一位住戶學生,曾到橫山請教老師們的生活經驗,還學習了蚯蚓箱的建置回收廚餘,因此可以實現在大廈內種蔬菜的行動;也有學生看了海廢的影片,思考海廢問題,跟著老師到海邊撿拾廢棄物,設計海洋垃圾打擊遊戲;有學生思考樹木濫砍的問題,而設計了一款桌遊,在遊戲過程中,傳遞他的理念;也有學童參觀了裸食商店,瞭解商店主人對環境的用心,所以開始注意購買少包裝的食材,並且在行動中教大家用舊衣服做成購物袋。

課程的行動方案規劃如下:
一、感受──藉由老師講解影片,學童發現了生活中的接觸到的問題,例如疫情時,社區住戶產生了更多的垃圾。

二、想像──透過找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如何在疫情期間減少垃圾量,而孩子們在課堂中熱絡地討論出各種適合公寓大廈的做法。

三、實踐──付出行動的策略,孩子們做出行動,也將做法寫成 PPT。

四、分享──除了將孩子們的行動記錄在成果冊與社區圖書館粉絲頁,也在社區前的楓香大道,將成果分享給來參觀的市民朋友。

【2023 年學習主軸,綠建築改造方案】

2023 年,丹麥社區圖書館延續了在聯合國永續目標 SDGs 的議題,做了綠建築改造的方案。首先讓孩子閱讀理解世界各國綠建築的做法,並探討為什麼這麼做。例如,讓孩子們看荷蘭博物館的範例時,瞭解到當環境愈來愈熱,不是裝更多的冷氣去降低室內溫度,而是透過設計,增加綠植栽;也可以在不破壞建築物的前提下,增加某些設計,讓氣流不被屏蔽;或使用隔熱紙,讓室內溫度下降等。

此外,也探討許多可以在生活中落實的環保設計,例如書本生產時,增加使用再生紙、在計算數學時可以用回收紙的背面等。

實行改造是整個活動最棒的點!我們先讓孩子依據丹麥社區、隔壁鄰居北歐社區、附近社區但就讀關東國小來進行分組,改造他們最熟悉的居住大廈或是學校。在團隊合作下,孩子們先畫出草圖,組員先針對各自的改造地點進行設計,再一起拚出他們的改造計畫。

經過分工合作,原本只是同校或住同社區卻不熟悉的孩子,開始知道彼此的想法。孩子們在製作完成後,錄製影片分享他是怎麼思考讓建築物能達到綠色指標,以及他改造的方式。也因為經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和家長回饋:現在經過許多建築物,都會思考,如果能怎麼做會是更好的設計。

以下為行動方案規劃:
一、感受──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夏天愈來愈熱,家家戶戶開冷氣,整個社區共有 500 戶的冷氣,連走在社區裡都能感覺到吹來的風是熱的;還有,社區地勢最低的地方是社區圖書館,只要雨勢一大,排水來不及,很容易淹水...等。

二、想像──要讓社區降溫,要如何設計排水?我們可以設計集水道嗎?學校該怎麼規劃綠建築的設計?有了這些想法,就可以開始畫草圖,並且認領要改造的環境。

三、實踐──讓孩子們利用廢品做藝術創作,將想法呈現於大塊木板上。例如,孩子在木板上說明增加植栽可以改善環境,同時還設計出生物多樣性;另外,社區圖書館的大片玻璃,雖引入日照,但空間卻很悶熱,孩子在木板設計圖上,利用隔熱紙,改變座位設計,藉此改善悶熱感。

四、分享──孩子們錄影記錄他們的設計理念,讓更多尚未參與的學童,可以在將來進入社區圖書館前學習現有成果。

我們在社區做的教育模式,非常符合 DFC 的精神,從感受想像到實踐分享,孩子們做的是有感教育,為身邊最真實的問題提出解方,讓每個孩子做到 I can。


成果與效益:

一、有些孩子是長期參與社區活動,有些是第一次參加,所以一開始會有一些磨合期;初次參與的孩子在第二、三天,就會體認到來社區參與圖書館活動,並非只是來畫畫或聊天,而產生很大的轉變,學會在團隊合作中提供貢獻。混齡或混經驗的規劃,激發學童同儕學習的動機。

二、大部分孩子從學校放學回到家,對社區其他學童並不熟悉,也不會有共同語言;但只要參與過丹麥社區圖書館活動的孩子,在社區附近或是學校見到彼此時,產生一份同甘共苦的熟悉感,還會在學校老師教到 SDGs 永續概念時,說出他們曾經在社區一起討論和創作過的內容。

三、社區老師們將這些參與社區營造的成果,分享在各自的平台上,吸引許多感興趣而加入粉絲頁的各界朋友。2020 年,台大城鄉所碩士生訪問丹麥社區圖書館,也將成果記錄在碩士論文《落腳新竹:科學園區的都市生活支持系統轉型》。其中他撰寫到,「在這個高收入社區,家長是 “理性且斤斤計較的”。」一開始提出要做符合 108 課綱的社區營造課程時,並非所有家長都感興趣,但當社區做出成果、獲得獎項時,附近社區家長們開始詢問,如何能參與課程,這說明此方案漸漸得到更多家長的認同。

四、社區課程從社區教師團隊開始向外擴散,現在每一位住戶都可以提出能贊助或是聯絡到的團體,協助進行社區參訪活動;我們的學童也可以成為課程的講師,因此有愈來愈多孩子願意在圖書館上台分享。每一年丹麥社區圖書館有超過 50 場住戶贊助活動。

五、社區計畫主持人與多位老師,在國小、國中、大學任教,因此連結了學校與社區。2023 年社區老師「台大財經系系主任王衍智教授」就連結丹麥社區圖書館與台大計量中心,共同完成永續環境 SDGs 系列活動。

六、社區內的信義房屋同仁長期支持丹麥社區活動,每個月提供一場和孩子互動的課程,我們的孩子稱呼他們為老師,也讓信義房屋同仁對社區服務有被尊重的感受,更熱愛他們公司的理念。

七、丹麥社區圖書館也和華婉兒童圖書館、簡單生活農場、國家同步輻射中心、金山消防隊等進行過交流參訪,每一場都是社區住戶或鄰近社區的住戶協助聯絡。

八、今年第一次參加親子天下教育創新 100 獎項,獲得入選。並在住戶和粉絲積極拉票,獲得 2,000 多票,進入人氣前 10 名。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2019~2022 新竹市社區營造贊助單位。
二、2019 信義房屋社區一家種子獎。
三、2021《新竹生活》雙月刊──2021年8月號 共學基地戰備中 丹麥社區抗疫不停學。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