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大山國小投入營造友善野蜂棲地的行動最早開始於 2018 年 9 月間,最初是採取親子共學的形式,由學童邀請家長一起來探索校園常見的蜂類,進而瞭解蜂類的成長過程及對農業的貢獻,並嘗試營造友善蜂類的棲息環境。
經過了多年的實踐與精煉,2020 年起,我們將這項永續行動納入在本校《翻轉農村創造力─STEAM 素養深耕計畫》中,並於同年 8 月規劃為正式校訂課程,同時導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課程設計中,讓學童有參與全球化議題的國際接軌經驗,為未來的生活世界做準備。專題課程分為「與蜂共存之科學閱讀」、「友善野蜂之行動策略」二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與蜂共存之科學閱讀】
蔬菜和水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關乎身體健康的重要食物,科學家估算有將近 1/3 的蔬果必須仰賴蜜蜂的授粉才能結果,凸顯出人類必須仰賴蜜蜂才能維持當前的健康生活。
「與蜂共存」就在這脈絡下規劃,教學目標融合 SDGs 第 15 項目標「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並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統整國語文領域、自然科學領域,融入閱讀素養教育、環境教育等議題,學習策略以科學閱讀為基礎,同時導入圖形組織工具(graphic organizer)的運用,以作為閱讀理解的思考鷹架,使學童能主動參與建構知識的學習過程,並依據既有的先備知識為基礎,將新學習連結到舊知識之上,統整調合成為一個有組織、有系統、有階層的知識結構,也就是,讓孩童透過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來建構自己的科學與環境永續知識。
在教學之前,教師提供一篇科普文章《社會性的昆蟲─蜜蜂》讓學童閱讀,進入課堂後指導小組進行各個段落的文意深究與科學概念學習,並使用圖形組工具中的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作為探究鷹架,例如有些學童圈選出的關鍵字為:群體生活、社會性昆蟲、階級、女王蜂、生育、發令、1500 顆卵等,接著將這些關鍵字組合成一個「蜘蛛網圖」,圈選過程中著重於各小組的組內討論與分享。
蜘蛛網圖完成之後,教師邀請各小組進行組間的發表與互學。這篇文章的每一個段落都重複前述的步驟進行蜜蜂科普的深究,直到每一小組完成 5 個段落的的蜘蛛網圖(這篇文章有 5 個段落)。最後階段是概念構圖的統整,教師指導每組將自己繪製的 5 個小蜘蛛網圖彙整成一個大蜘蛛網圖,完成之後,教師邀請各小組進行組間的發表與互學。
接著是第二篇科普文章《獨居性的蜂─泥壺蜂》,同樣是採取前述的閱讀策略與圖形組織工具之應用。學童在深究兩篇科普文章之後,學習了完整的蜂類知識,了解義大利蜜蜂能為我們的蔬果花卉授粉、促進農作物的生產,也會生產蜂蜜、花粉和蜂王乳等,因此是人類的好幫手。
此外,尚有為數眾多、形形色色的獨居性野蜂,例如泥壺蜂、長腳蜂、甚至於虎頭蜂等,這些野蜂不僅也能幫助花卉和蔬果授粉,牠們特別偏愛獵捕毛毛蟲(蝴蝶與蛾類的幼蟲)來餵食幼蜂,這樣的獵食偏好(食物鏈關係)在無意間幫助了農夫「清除」蔬菜葉上的害蟲,達到某種程度的生態抑制效果。
學童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之後,深刻地認識了蜜蜂與多種野蜂的生態,也體悟蜂類對於人類的農業發展深具貢獻,就像一個孩子所說的:「如果我們的農村沒有蜂,農作物的生產量就會大為減少!」孩子們意識到「與蜂共存」的必要性與價值性。
【第二階段:友善野蜂之行動策略】
人類不能沒有蜂類的幫忙,卻又讓蜂類陷入生態危機。因此,教師在第二階段課程裏先讓學童閱讀新聞報導與科普文章,了解過去許多年發生在美國、歐洲、中國、韓國等地區的蜂群崩解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現象,也就是蜂農養殖的義大利蜜蜂突然大量消失,甚至於臺灣的新聞也經報導栽種龍眼的農夫找不到足夠的蜜蜂來為果樹授粉,龍眼的產量因此而下降。
「為何會發生 CCD?」「我們學校與社區是否也會發生蜜蜂消失或是野蜂減少的現象?」「要如何避免?」
經過小組討論與組間的分享互學之後,孩子們都了解 CCD 的發生將會危及永續發展目標「Goal 2 永續農業」與「Goal 15 陸域生命」之實現,為了防患未然,我們應該為社區實踐一些永續的行動,在分析 CCD 的發生原因後,師生一起擬定了 3 項行動策略藉以營造友善野蜂的棲地環境,其內涵與實踐方式如下。
首先是避免使用殺蟲劑和農藥,包括清理水溝蚊蟲的殺蟲劑、農田與菜園使用的除草劑、除蟲劑等,這些化學藥物可能會直接沾附在植物體身上、花粉上,或是殘留在校園土壤中再被植物體吸收,因此有可能間接危害到野蜂的健康。學童在了解這些化學物質對蜂類的危害之後,會將「無毒」、「有機」的概念帶回家與父母、甚至鄰居農民分享,使自己的住家與附近農田也能跟著學校一起營造友善蜂類的無毒環境,進而確保野蜂的健康。
其次是廣植蜜源和粉源植物的行動。學童已經了解為蜂類提供多元的食物來源,將有助野蜂的棲息與繁殖需求,因此在師生共同討論與提出建議之後,校方同意保留野花、野草遍地生長的區域,像是草本類的大花咸豐草、兔兒菜、紫背草、黃鵪菜、黃花醋醬草、長柄菊等等。
另外,教師也帶領學童種植馬利筋、長穗木、冇骨消等蜜源植物,以增添野蜂採集蜜源的多樣性選擇。而針對校園既有的灌木類植物像是金露花、仙丹花、月橘,以及喬木類的楓香、臺灣欒樹、苦楝樹等,也都是野蜂喜愛造訪的蜜源植物,校方也同意不噴灑農藥或殺蟲劑,並且由各班學童協助澆水與照顧。
簡言之,花蜜和花粉是野蜂的重要食物,這是營造友善野蜂棲地所不可或缺的積極要素,在校園裡提供無毒的花蜜和花粉,就像是為野蜂設置許多「健康餐廳」一樣,能維繫野蜂健康生活所必需的條件。
第三項行動是為野蜂提供多孔隙的環境,以作為雌蜂繁殖的棲所。經過師生討論後的建議,校方同意將枯倒木原地堆放,提供野蜂挖掘枯木坑道作為繁殖幼蜂的搖籃;最重要的策略是教師指導學童製作「獨居蜂旅館(solitary bee hotel)」,也就是讓獨居性的野蜂建造育嬰房、繁衍後代的蜂箱。
製作的程序分為四大步驟,首先是製作小木屋,學童先繪製小木屋的結構的草圖,估算製作所需的木材,接著量測木板並使用夾背鋸切鋸;每一塊木板都要使用砂紙進行打磨以避免木頭的纖維刺傷皮膚。
第二步驟是組裝小木屋,由教師指導學童操作桌上型鑽床,將木板上預先精準測量的位置鑽孔,再使用小螺絲釘組裝。第三步驟是彩繪和塗刷透明漆,除了讓獨居蜂旅館更為美觀之外,也能提升防水、防潮的效果。最後的步驟是製作野蜂繁殖育幼的孔道,製作的方式是將預先切鋸好的木板進行鑽孔,孔道直徑約 0.8 公分、深度約 9 公分,孔道內壁也需要以砂紙打磨使之光滑,以提升「借坑性」的獨居性蜂使用的機率;另一種坑道的製作方式是利用修邊機在木板的平面上挖蝕一條溝槽,然後再以透明的膠片黏貼,這樣有利於後續觀察獨居蜂蟲成長與蛻變的過程,稱為透明觀察板。最後將所有獨居蜂坑道板置入小木屋並加以固定,就大功告成!
成果與效益:
正如 Dewey 所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是一經驗的連續重建」,學童在此課程實施過程中獲得許多核心素養,也為灣寶社區帶來實質的環境改善,概敘如下。
一、提升科學文本的閱讀素養
學童接觸了不同於國語教科書的文本,透過生物科學文本的深究和共學模式,學習圖形組織工具之應用,以概念繪圖的閱讀策略分析文本的段落大意與全篇主旨,也經由小組合作學習與同儕分享並討論科學文本的內涵,因而建構蜂類的科學知識,並體悟蜂類對於自然環境與人類之助益。
二、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學童參與了營造友善野蜂棲地環境的行動,主要的三項行動策略為:避免使用殺蟲劑和農藥,廣植蜜源和粉源植物,以及為野蜂提供多孔隙的環境;如此,校園及周遭出沒的野蜂就能獲得一個安全、有食物、能繁殖後代的棲息環境。學童為社區執行的永續行動實現了 SDGs 中的 3 條細項目標,例如透過野蜂的復育以「確保建立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實施可增強生產力、具彈性的農作方式,協助維護生態系統」(Target 2.4),學童亦將學校課程的學習成果去影響家人與社區,因此促進了「各地人民都能具有永續發展的相關資訊和意識,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模式」(Target 12.8),最重要的是學童的永續行動呼應了「採取緊急且大規模的行動,減少自然棲息地的破壞,以及遏止生物多樣性喪失」(Target 15.5)之訴求。
三、培養 STEAM 素養解決生活問題
在自造獨居蜂旅館的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童進行蜂類的科學閱讀與探究,進而了解群居性蜜蜂與獨居性野蜂之間的差異(Science);接著以木板製作蜂旅館,自造過程學童必須學習小木屋的結構設計(Arts)與木板材料之估算(Mathematics),接著學習使用夾背鋸、鑽床機、手搖鑽、修編機等電動與手工具(Technology),透過切鋸、鑽孔、組合等木工技法(Engineering)完成了小木屋和獨居蜂的坑道板,最後再設計並彩繪蜂旅館的外觀(Arts),整個學習歷程通過STEAM教育來完成,換言之,學童應用STEAM素養解決了生活世界的永續問題─營造友善野蜂之棲地環境。
四、成功復育學校及社區的野蜂群落
學童完成的獨居蜂旅館,同時懸掛在大山國小校園與灣寶社區的農田周遭,經過師生長期的追蹤與觀察,目前記錄了 10 種以上的野蜂,例如:黃喙蜾蠃(泥壺蜂)、矛紋佳盾蜾蠃(泥壺蜂)、擬小突切葉蜂、波赤腹蜂(切葉蜂)、日本藍泥蜂、大綠青蜂、黃胸泥壺蜂…等,這些蜂類皆會吸食花蜜而間接協助花朵授粉,部分種類的切葉蜂則專門採集花粉囤積於蜂旅館的坑道中以飼育幼蜂;至於泥壺蜂則會獵捕鱗翅目幼蟲將之麻醉以後囤積於蜂旅館的坑道中,並使用泥巴球製作一道一道的隔間,每一個隔間會有8~10隻被雌蜂麻醉的鱗翅目幼蟲,孵化後的幼蜂就是以牠們為主要食物。這也意味著農田周邊會有較多的野蜂出沒,牠門既能幫忙蔬果花卉授粉,又能協助農夫清理菜葉上的害蟲。質言之,營造友善野蜂棲地的行動,勢必能為農村帶來豐富的蔬果產量。
影響力與擴散性:
本專題所帶來的影響,除了復育學校與社區周遭的野蜂群落、避免發生 CCD,並促進農村的農業永續發展之外,也引起本縣竹興國小、南河國小、山腳國小的共鳴,校長們帶領師生蒞臨本校學習友善野蜂的知識,並製作獨居蜂旅館帶回學校懸掛,也成功復育了野蜂的群落。
其次,本校藉著跨縣市課程交流,或是參加科學博覽會、環境教育博覽會等機會提供蜂課程給一般民眾親子共學,減少大眾對蜂類的誤解與迷思,並認知野蜂對於農業永續發展的價值。
今年 8 月,本校校長受邀前往歐洲參加全球環境教育夥伴顧問團會議,會中向國際環境教育專家和各國教師分享專案成果,在歐洲國家發生過嚴重 CCD 的背景下,參與者都深刻認同「營造友善野蜂棲地行動」的重要性。
相關連結:
大山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