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張晨昕、謝泓儒、鍾育櫻/新北市青山國中小教師

「森」動人心,我的家


在巴西,源於貧民窟的森巴鼓,起初敲擊的是街邊的汽油桶,而後逐漸進化、發展,成為當代世界三大嘉年華之一,人人嚮往朝聖的藝術盛宴。而在汐止,則有一群從小喜愛音樂的孩子,起初受限於外在條件,無法有機會學習,但「夢想」往往也是由此而生。

有「夢」就要「想」辦法,在校內國中部音樂師資不足的狀態下,青山國中森巴鼓隊以跨科、跨校、跨域思維,在短短八年內,從無到有,打造出一支全台最具創意與跨域盛名的森巴鼓隊,不僅受邀前往宜蘭國際童玩節等各大活動表演,還前往澎湖馬公和風櫃國小,將一身技藝向外傳授。

青山森巴鼓隊是一支沒有收取任何社團費用的鼓隊,也是一支沒有音樂基礎就可以加入的隊伍,因為「青山森巴鼓」想要實踐的 就是藝術平權的價值,讓每個想要學習藝術的孩子都能沒有負擔的走進,感受在鼓隊中的團隊協作,並且透過畢業的學長姐固定回校園帶領學弟妹團練,培養自主學習的氛圍,從中體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並融合在地的社區資源,以藝術付諸行動關懷社會,深化美學涵養。

秉持著「永續傳承」的思維,鼓隊成員從下至七年級的應屆學生、上至已升上大學的學長姐,如今已成為自我茁壯的有機體。


專案具體內容:

2015年,青山國中有群家庭弱勢的學生,在一次課程中,偶然接觸到森巴鼓,儘管是初體驗,但自然的律動、熱情的氛圍,讓學生深深被觸動。但學音樂總和經濟條件相關,有時不太可能憑藉國民義務教育的音樂課,便能有機會學會一種樂器並亮相演出。

但青山國小老師張晨昕不以為意,反而在深入了解森巴鼓的特性,發現巴西森巴鼓敲擊鼓樂的教學法是口傳心授,學生看懂五線譜與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身體感知「律動」,決定正式成立青山國中森巴鼓社團,並積極連結在地汐止夢想社區資源,邀請來自巴西的森巴鼓藝術家擔任指導老師。後來儘管藝術家返回巴西,社團也因為秉持跨科、跨校、跨域和永續傳承的理念,一路發展至今。

一、跨科
由於校內沒有專業森巴鼓師資,起初,透過連結汐止在地夢想社區的資源,找到來自巴西的森巴鼓老師,透過藝術家入校,帶動校內有音樂學習背景的藝術教師,和學生一同共學,學生學習鼓藝,教師也跟著在課堂觀摩,如何在沒有藝術家入校的日子,帶領學生自主保持練習,此為前期的跨科策略。

後期的跨科策略,則邀請校內其他非藝術領域教師,一起加入。例如生活科技老師指導的攝影社,便前來拍攝、紀錄鼓隊的表演活動。透過師生共學,讓更多非藝術領域教師參與,產生有感連結,讓森巴鼓樂得以延續與擴散,以達成森巴鼓隊在無相關師資的支援下,能在校園場域永續運作。

而在課程跨科部分,近幾年來,森巴鼓隊結合海洋議題,教導學生製作閃亮木箱鼓、閃亮浮球鼓,將森巴節奏敲擊在其他物體上。

閃亮木箱鼓是在森巴鼓數量尚不足時,只能拍桌子時,找到廢棄木箱,由生活科技老師教導製作木箱鼓的技術,將木箱的一面裝上壓克力板,並在裡頭放置燈條,所有學生需學習焊接技術、組裝燈條,最終完成閃亮木箱鼓。

以閃亮浮球鼓來說,便融入以海洋教育議題,透過被海浪衝擊上岸的廢棄浮球,將浮球再利用於表演之中。完好的浮球因為聲響好,透過彩繪,即能搖身一變成為輕巧且響亮的鼓;破損灌水的浮球,則是將浮球切開,結合生活科技課的技術與設計思考的思維,將聲波感測器置入於浮球內,再搭配LED燈條,讓浮球鼓不僅有聲響,更有視覺效果。特別的是,輕薄浮球鼓的開發,解決了傳統森巴鼓過重問題,讓學生能走進社區,能與長者共舞、共學。

二、跨校
身為自發性社團,學生的組成是流動的,但透過課程練習、演出活動,串聯學生間的關係,將森巴鼓隊從社團提升至「如家人般的情感」關係。學長姐即便畢業後,仍持續回來帶領鼓隊團練、分組練習。分組的策略,能使練習更有效率,情感更為緊密。

此外,學長姐的傳承,也讓森巴鼓隊逐步發展出練習、聲部輪調、出團、演出後檢討等各項SOP,讓所有團員有機會站在不同位置,感受森巴鼓的魅力,並培養出責任心。

青春期的青少年普遍更在意朋友、同儕間的接納與看法,學長姐的做人處事方法,能讓學弟妹學到更得體的應對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負責任的態度,逐步被潛移默化。

三、跨域
森巴鼓隊的課程近幾年也不斷嘗試將外部資源引入,開創更多元的可能,加入「無獨有偶」的製偶技術,讓學生學習半身偶,並在表演中,將製成的半身偶拿起來跳舞,為森巴鼓注入不同的藝術刺激,使身體的律動,得以運用半身偶進行舞蹈的加乘,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又例如與蘭陽森巴舞團合作,一同前進宜蘭尾塹社區,帶領長者不僅敲擊森巴鼓樂,更是帶領長者以半身偶進行森巴舞蹈的舞動,進行藝術實踐的各種可能性。

什麼是永續?
(1)學生學習的永續
透過森巴鼓像家庭的關係經營,使學生的學習不會因為畢業後,而學習音樂的機會中斷,而是能夠不斷的持續回到鼓隊學習,讓打鼓這件事不斷延續,並積極媒合畢業生,將學生送往外部參與職業鼓團的練習,讓學生有機會開闊視野,再邀請學長姐回校指導學弟妹,成為彼此好的楷模學習,此為學生的永續學習。

(2)鼓隊永續的經營
透過讓更多校內教師的參與、學長姐的傳承,讓這個鼓隊不因為未來指導教師的離開而解散,讓這個鼓隊,在未來無論設備、師資,都能持續永續的運作

「永續」不是虛無縹緲的詞彙-它是一種價值的信念,當我們真心相信就存有;當我們相信藝術平權能在教育體制內發生時,青山森巴鼓隊後來得到台大EMBA校友會的贊助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森巴鼓,開啟青山森巴鼓隊2.0的想像,參加過基隆老鷹嘉年華、宜蘭國際童玩節、礁溪冬戀蘭陽溫泉祭…..等等,以學生樂團之姿參與臺灣許多大型藝術踩街活動,從人與自己、人與社會到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互動中,帶領孩子們看見更寬廣的視野、更不一樣的風景。



成果與效益:

在鼓隊,學生不僅學習到打鼓的專業能力,更多的還在宜蘭國際童玩節、基隆老鷹嘉年華、夏日營隊等演出和教學中,發展出超越自我、溝通合作、同理傾聽、耐力等可轉移能力。

有學生透露,當初為了爭取進入鼓隊,因為太過熱門,甚至需要甄選,於是在成功加入鼓隊後,相當珍惜機會,上課認真練習,回家也在複習節奏。但鼓隊的節奏非常多樣,每過一陣子便會更新。從剛進來的簡單五個變奏,接著陸續加入基本拍、新的變奏,「我們會在保有原有節奏的基礎上,不停學習、創新、修正細節,就是為了爭取在每一次演出裡,都能讓大家看到更好的我們。」

此外,儘管練習是艱辛的,但學生往往會為了一次演出,在收到資訊後期待上好幾天,「哪怕時間再趕再急,我們都努力排除萬難參加每一次的團練。」同時,學生還逐步擁有與外界溝通、互動的能力,「經過三年老師、學長姐的熱心指導,我從國一的小菜雞,到現在出去打鼓,都能隨意自在的律動,並和在旁邊觀賞的民眾一起大膽互動。」

學生坦言,其實打鼓跟生活很像,「時而放鬆,時而奮進。面對不同的環境時,更能透過彼此的溝通與配合,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

還有學長姐提到,自己做過最認真的事,一定是學習打鼓,自國中二年級開始到如今即將大學畢業,森巴鼓占了生命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而對學弟妹來說,學長姐是返校幫忙的角色,但他們反而認為是自己回到學校接受大家幫助,「每次回到這個承載著國中美好回憶的地方,都讓我無比愉悅。況且在教導學弟妹的同時,我也能學到如何更加妥當的與他人溝通、傾聽和給予適當回應,從而改進教學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吧!」

在師長部分,有前來觀賞孫子演出的阿嬤,頻向指導老師道謝。阿嬤說,自己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教小孩、和孫子相處,感謝青山國中森巴鼓隊,讓她看到孫子也有這麼燦爛明亮的神情。學校的輔導老師則透露,需要個案輔導的學生許多也都在鼓隊,「可見青山森巴鼓隊,幾乎接起許多孩子的生命。」

如今,在所有人心中,「青山國中森巴鼓」的名號,代表的是每個人的一腔熱血匯聚而成的力量,是每次爭吵、責罵後留下的眼淚,是一群人從素昧平生到默契無間的磨合,是大家願意放下自己,去成就出更好的一支鼓隊。



影響力與擴散性:

秉持著互助共好精神,與青山國中攝影社合作,邀請攝影社成員與森巴鼓隊一同出隊,協助拍攝、剪輯影片後,再將影片放置Youtube上。攝影社藉此被看見,獲得拍攝學校、外界其他活動等更多拍攝機會。

此外,鼓隊的重要精神之一,是受之於人,當回報於人。因此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減緩後,學生便開始深入社區、國小服務。例如前往宜蘭尾塹社區,跟當地的長輩一同律動、打森巴鼓,一起青銀共學。

在漁業為主要產業的澎湖,如果漁網壞掉,漁民通常會直接割掉漁網,讓漁網直接沉入海底,大面積的漁網落到海底後,會覆蓋所有珊瑚,導致珊瑚被破壞,加上漁網尖利,小魚、魚群勾到後甚至會因此死亡,相對的,海洋生態會遭受破壞。而青山國中森巴鼓社的學生便是小小指導者,前往澎湖馬公國小、風櫃國小,訪談打撈漁網的船長,讓當地孩子理解浮球是其中一種漁廢,並教導孩子將浮球一步步變成閃亮浮球鼓。

在2023年3/20-21接待了來自日本大分大學的教育學部教育課程美術專門科-藤井康子教授以及研究支援中心機器分析部長-西口宏泰教授(化學專長),介紹藉由森巴鼓所延生出的手作課程-光電結合聲控的青山森巴鼓課程文創。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