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跨域美感LDS社群

跨域美感LDS(喇低賽)Learn! Design! Share!


【喇低賽 喇出跨域美感的新天地】
我們常聽有句台語說「喇低賽」,意思是指隨意地說話聊天、講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不過你知道嗎,認真喇低賽,也能喇出一番豐碩成果喔!

因為相信藝術的力量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啟發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並激發他們對美感的熱愛與追求。桃園慈文國小的陳韻如老師創建了「跨域美感LDS共創社群」,LDS的意思是Learn!Design!share!共學!設計!分享!台語就叫做「喇低賽」,希望透過這個社群,號召各校各個領域的老師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彼此共學,讓知識分享從聊天開始,實踐在不同學校的學生有感學習的創課上。


專案具體內容:

一、專案背景
跨域美感LDS社群是由跨校跨域教師自然組織而成,以藝術為基底,逐漸擴大包含科技,自然,閱讀等領域。老師們自主參與共備共學,再帶回各自的學校教學。這個社群核心成員約5到10人,每年辦理四場以上的跨域共學、跨校教師創新共學研習,以探究為出發點,老師們從教學內容、形式、媒材研究課程,落實在學生探究主題、專題、議題的學習,結合跨校教師長才,實踐擴散在不同學校的學生身上,讓孩子們在學習路上能更有感,進而自主學習。

二、專案設計
當藝術教育放在社會文化裡的意義與價值有了不一樣的解釋,在關心人與世界的議題中,關心的焦點也隨之轉變。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造成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要如何和孩子談烏俄戰爭?藝術教育在這樣的國際事件中又能做些什麼?為此,跨域美感LDS社群老師們設計了「人性之光-舞光拾色」課程。

1、關心烏俄‧放眼世界 感受逃離‧體驗選擇
課程一開始先運用閱讀策略,讓小組學生進行多文本閱讀,獲取戰爭中的新知,並請大家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分析難民生活的改變。老師引導學生們想像自己是烏克蘭難民,如果準備逃難時,有哪些重要物品要帶在身邊,以及不得已時必須捨棄哪些東西。

大部份學生都知道逃難時物資很重要,因此對於重要物品的選擇,不外乎是金錢、水、衣服和急救包,但是當被問起必須捨棄的東西,有的同學回答「爸爸」,因為爸爸要留下來打仗;也有人說要把手機和哭個不停的弟弟留下,純真直接的答案讓人啼笑皆非。同學們事前並不知道需要面臨這些選擇,在當下有限的時間裡做出選擇,往往很直覺,沒有對錯,但也藉此讓大家認真思考生命中的排序,當意識到戰爭帶來的恐懼、傷害與失去,也更體認到珍惜當下的重要性。

2、祈禱曙光‧製作勇氣 感知音樂‧鼓舞加油
在體驗感受難民的生活之後,老師請同學們將勇氣化作加油棒(光劍),學習自造光劍。製作過程中,除了讓大家理解色光的原理與應用,LED燈光的應用與自造創作也能連結光與電的原理。接著,透過感受戰爭音樂所帶來的磅礡氛圍,理解音樂所能帶給人的情感,老師請大家解析重拍樂句後,結合光劍動作及燈光閃爍的創作設計動作,以音樂表演形式結合燈光與舞蹈,創作「加油之舞」。

不同於電影「星際大戰」音樂中所呈現的氣勢與力量,同學們利用自己的藝術表達能力配合音樂中的重拍,設計光劍舞蹈動作,與舞台燈光設計安排,為的是將關懷與撫慰透過光劍舞,傳遞給遠方的烏克蘭人民。老師說,男生光劍組展現了力量與整齊度;而女生光劍組則超前進度,加入身體的其它動作與隊形的安排,各組的學生都會一直不斷地去嘗試修改,再討論、再嘗試,「看著他們的學習過程與小成品,內心覺得很豐盈滿足,感受到了正向的情感交流。」

3、同理感觸‧點描傷痛 家園重建‧勇氣與新生
在關心烏克蘭人民的過程中,同學們藉由藝術,一點一滴累積關懷同理,以色光原理中的點描技法,描繪令人印象深刻戰爭下人民的臉龐,想像著千瘡百孔臉下敘說的故事,關懷祈禱世界和平。並在觀察戰爭後滿目瘡痍的房屋,以「戰後家園」為主題創作立體作品,敘述戰爭的不應該,覆巢之下無完卵。

老師說,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在描繪烏克蘭人民臉龐下的故事時,很多同學都以傷心、恐懼、無辜、悲慘、絕望、無奈、快活不下去這些形容詞來描繪,再試著從這些形容詞去思考作品的顏色時,發現紅色、藍色、灰色、黑色成了多數可以表達這些情感的顏色。「藝術在此是表達孩子心中所想的途徑,傳達著對烏克蘭人民的關心,也呈現出自己的想法。」



成果與效益:

一、學生透過藝術跨域創作培養社會責任感
通過探索社會議題、激發同理心、提倡社會變革、參與社區項目、推動對話和理解,以及啟發行動和影響力,學生可以透過藝術跨域創作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培養對社會的關懷和責任感。

二、透過跨校跨域教育社群,共同開發優質的教材和課程
每年發表創新的教案並分享,不斷地創新和開發課程設計,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改進,激發藝術教師的創造力和創課力,讓藝術教育有更好發展,提高整體藝術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課程從光主題出發,將孩子喜愛的藝術融入科學的跨域課程,讓學生從光去發現色光與顏色的奇妙,進而製作LED光劍。而烏俄戰爭開戰後,教師團隊也開始思索可以教育孩子什麼。整套課程30節以上的課讓孩子從事不關己的態度到願意去關心世界、關懷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同理心的培養是學習重要的一環。

二、透過戰爭,連結孩子的人生歷程,「光」的意喻可以更廣闊——「戰爭」是一種隱喻,不一定是實質的戰爭,也有可能是困境、困難或失敗;透過「人性之光-舞光拾色」課程,引導學生思考遭遇困境時,只要不放棄、堅持下去,就會看見希望。

三、本案很難評估實際影響人數:跨校社群來自不同的學校,每場研習約40位老師,均來自不同學校,每學年約5場,影響200位教師,教師將課程帶回各自學校後辦理研習或教學。自105學年起至今,至少1000人次參與,影響學生人次難以估算。

四、社群隨著創辦人所在學校或環境而辧理單位有所不同,以桃園慈文國小辦理為例:
1.每學年影響教師約40*5=200人次。
2.教師課程實踐在慈文每學年約30*80=2400人次學生。
3.每學年辦理教師參訪每學年約50人次。
4.每學年辦理學生參訪每學年約60人次。
5.每學年跨校座談會及分享約100人次。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