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應該不一樣 教學現場
彰化縣埔心國小

來坐做!神奇不思椅


椅子這個基本的生活家具,你知道它的起源嗎?設計好的椅子與人體健康有何關係?椅子在16世紀前可是貴族才能擁有的奢侈品!以「椅子」為主題的主題式教學,融合了國語、數學、自然、社會、藝文、綜合科目,在彰化埔心國小六年級兩個班進行。
--------------------------------------------------------------------------------------

埔心國小創校已有97年,位於員林市與溪湖鎮兩城鎮之間,交通便利,因此在教育方針上,已經建立了圍繞校園歷史與交通優勢的食農教育主題式教學--魔菇傳奇、古蹟巡禮等;教務主任陳昭伶表示,校方老師對於主題式教學並不陌生,在參加縣政府舉辦的說明會上接觸到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所提到的「椅子」主題時,依舊被深深吸引,思維框架瞬間被打破的震撼。「原來主題式教學不限於大方向、大領域、大格局之類的主題才好設計,椅子這樣生活常見物品,也可以究其歷史、公法、新詩創作、美感設計、數學邏輯,加上動手實作,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也能快樂學習。」

【學生主動參與度節節飆升】
於是,「來坐做!神奇不思椅」主題式教學課程在埔心國小六年級兩個班轟轟烈烈地進行。為期一週的課堂上,分散在各科目間的課程,包含介紹椅子的起源、功能、用途、經典椅子大賞、人體工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及習寫學習單、椅子詩歌導讀及創作、成果發表心得引導及撰寫、發表會主持的學生訓練及流程規劃,協助椅子設計發想課程、協助創意椅子實作課程。

為了最後一天的「摩登家具行」成果發表,學生們要分組製作「反重力懸浮」裝置,分組沿用原本上自然課時的分組,學生分配繪圖、黏貼、裁切等工作,最後在志工媽媽和支援指導老師的協助下,要動手做出一把椅子。

陳昭伶說,「上課時,孩子們對於這個主題感到很新奇,學習特別主動,甚至有學生反映,他想做的事被別的同學搶走了。老師除了引導這位學生下次更為主動爭取任務外,也因此發現了許多學生的不同面貌,孩子的學習熱忱正逐漸被點燃。」

【課堂面面觀 學生感動著老師】
孩子們在上課的互動中非常開心,課堂中原本設計,讓學生朗讀自己創作的詩歌,但學生們以玩的心態面對課程時,紛紛表示對朗讀別人的詩歌比較有興趣,多數同學躍躍欲試想上台朗讀,上台朗讀被選出的作品時,聲調高低起伏、唱作俱佳,讓課堂分為變得十分有趣。

在自然課上,老師讓孩子用竹筷子等小型材料測試,製作自己設計椅子的小模型,學生發現白膠無法確實黏合柱狀的筷子,於是再次嘗試用冰棒棍,結果白膠仍無法確實黏合,脫落的情況較少,但一移動就滑落;之後在黏合物上,孩子們不願放棄的嘗試使用熱溶膠,但因無法掌握使用的量,發現用的太多反而不牢固。

最後,當學生製作了一個用銅線纏繞的反重力裝置作品出來後,老師沉默地看著這個成品,內心深受感動。教授自然課程的時候,老師融入實驗或是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最有趣的部分就是學生一直想要繼續進行實驗,老師必須想出並引導學生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向,這樣的腦力激盪,是教學中最有趣的部分。陳昭伶說,「學生的不放棄、努力試驗,最後成功,讓許多老師非常動容,尤其校長、主任、各位老師犧牲休息時間於各組別之間的巡視與提醒時,看到每一個學生因生活背景不同,對相同事務卻有不同理解概念,在整合中不斷嘗試錯誤、溝通,達成最後一致性任務,所體會到的成就感,無法言喻。」

老師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接收到孩子給予的驚喜。一個平常安靜沉默的孩子,在屬於他自己的筆記本上,逐日慢慢記下自己的想法、畫下他喜歡的圖畫,師長們從中認識到不同的他;有更多孩子意猶未竟的說,希望可以繼續課程,因為想要一個人做一張椅子。陳昭伶笑著說,「同學們對於一個平凡的『椅子』,能夠學到這麼多課程,都覺得很有趣,課堂上總是笑聲不斷,因為氛圍輕鬆,主動性變高,課後都覺得很有收穫,甚至主動說,想嘗試其他生活物品的製作。」

【從靜態到動態,師生共創美好學習歷程】
椅子是日常生活用品,但它總是默默的承受著重量,安靜到讓人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藉由一系列跨領域的課程,由淺到深,由靜態到動態,透過引導,學生賦予了椅子生命,從認識椅子的種種元素,省思日常生活中椅子的重要性,進而感謝椅子,為椅子寫下詩篇,人與椅子有了情感的交流。

透過經典椅子大賞,學生進一步構思,討論、創作出一張獨一無二的椅子,一連串緊扣的主題教學,讓看似平凡無奇的「椅子」,自此有了生命,和學生的情感產生了連結,椅子不再只是一個物品,而是有感情有力量的生命體。

陳昭伶說,「透過一個完整的教學歷程,學生的能力可以被激發,對教師而言,這也是一個寶貴的教學經驗,學生和教師各有收穫,是一趟美好的學習歷程。」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