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三星國中、宜蘭縣冬山國中、宜蘭縣金岳國小
手作光控燈
「我無意間看到一支短片,是一個就讀美國女子學校的小女孩,她很愛閱讀,常常晚上熬夜偷看書,但是開燈怕被宿舍老師發現,於是她利用身邊的廢材製作了〝書籤燈〞夾在書頁中,每次都能從上次看的地方接下去,還能有小範圍的照明不至於被老師發現……知識不僅是有趣的、也應該可以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於是我將數學教學的經驗融入燈的創作,設計出『光控燈』課程。」數學老師王馨苓解釋她課程設計的初衷。
「手作光控燈」的主體「摺紙燈」,融入數學幾何的觀念,從幾何的認識、六面體、八面體、甚至二十面體,在摺紙燈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點與線、線與面的關係。燈的主題式教學中除了有數學幾何,還融入歷史社會知識,孩子們從《海內北經》、《大荒北經》的記載津津有味聽著老師介紹中國有關燈與龍的傳說,中國有元宵燈節,燈的起源成為一堂有趣的社會歷史課。戰國時期開始出現結構較為完善的燈具,造型也很優美,在欣賞古今中西的燈具的材質差異與設計風格時,培養孩子的美學素養。
如何讓燈亮起來,則融入科學課程的電流電阻與程式概念。在手作光控燈的課程中,資訊課老師蒐集已廢棄的滑鼠線作為亮燈的USB介面,當自己親手摺出的燈接好USB線並亮起來時,孩子們臉上的驚喜與得到的成就感,彷彿那盞燈點亮了孩子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與宜蘭縣教育處合作,在宜蘭地區中小學推廣主題式教學,包括三星國中、冬山國中、與南澳金岳國小,都在校內實施「手作光控燈」的主題式課程,課程安排為期一至二周,整合科目包括國文課、數學課、社會歷史課、藝術課、資訊課等。
三星國中 師生自製「手作校慶燈」
宜蘭縣三星國中在60周年校慶典禮上,一座由小小盞的燈拼出來的大大的60圖形,在所有貴賓及全校師生面前點亮。組成這一座60圖形中的每一盞小燈,都是由三星國中各年級選出一班的學生親手製作而成,而這堂自製光控燈的課程,即是主題式教學─手作光控燈課程。
校長張煇志指出,三星國中是縣內融合資訊生活科技重點發展計劃的學校,正好契合手作光控燈主題式教學,加上恰逢周年校慶,於是在七、八、九年級中各選一個班級出來上課,「老師們對新課程的接受度很高,各科老師一起準備教案、模擬教學,自己也玩得不亦樂乎。」教務主任洪憶如說,「在上數學幾何摺紙課時,我首次看到孩子們上課從頭到尾都沒有恍神!」分組讓學生之間更願意相互支援幫助,甚至還有幾個學生做好後,主動繼續研發更多面體的燈罩模型,學生的想像力與延伸學習,讓教與學更有意思。
由於三星國中一開始便設定製作校慶周年慶主燈,因此燈的串聯、閃燈時間間隔設計等,在資訊與程式的教案上,學務主任卓信宏與資訊課老師戴慈萱用了許多心思去規劃。孩子們必須在30分鐘之內,利用拆線工具、膠帶、滑鼠線等,在燈罩上挖插孔、接好USB連接線,直至可以成功亮燈,在這過程中細膩的動作與專注是不可少的,卓信宏說,「有些平時學習熱忱不高的孩子,在情境主題的課堂上竟然發揮出強烈學習熱情,對電流、程式、科技開始產生興趣,而且在過程展現出平時難見的細心與專注力,很多孩子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冬山國中 結合海霸桌遊邊玩邊學
冬山國中校長劉靜怡認為,貼近生活與跨領域教學已成為教學的主流,恰好校內的資訊課程有程式設計及機電整合,因此積極推動老師們進行「手作光控燈」的主題式教學。她也發現,學生在上課時顯現較大的學習興趣,尤其在作品完成後更增加學生的成就感,「總體而言,主題式課程在提昇學生學習動機上有較大的吸引力,」劉靜怡說。
教務處課程發展組組長曹惠能說明,國文課時,老師從中國志怪小說《山海經》開始講解照明的傳說故事,學生直到下課還會一直討論書中的生物到底長什麼樣;而數學課藉由「海霸桌遊」先訓練電腦程式的邏輯思考,曹惠能說,「孩子們甚至會假裝沒聽到下課鐘聲,繼續闖關挑戰,」上到幾何摺紙課時,更能清楚看到學生的改變,尤其是團隊合作及人際關係培養的素養,平常上課時不太會相互幫忙、講到幾何數字可能就昏昏欲睡,但是在做燈小組時,學生變得很認真,課堂上學生的討論佔大多時間,老師僅在學生提出創新想法時去評估一下,或是巡視各組哪裡出錯,學生在課堂上展現出的主動學習、團隊合作、以及創意延伸,讓課堂氛圍相當正面。
曹惠能笑說,「手作光控燈課程結束後還餘波盪漾了1、2週,」教學很難一蹴可幾,無法立刻看到成果,但這一堂不一樣的課程,讓孩子接觸到不一樣的領域,或許能激發更多探索世界的興趣。
金岳國小 孩子創作新詩的可能性
若說「手作光控燈」課程對國小的孩子們來說是否太難,金岳國小的五、六年級小朋友卻大喊,「超好玩!」金岳國小學生人數較少,因此主題式教學採五、六年級合班制,共有19個孩子上課,課任老師廖宜屏說,校內學生的語文學習較差,在國語課老師先介紹幾首與燈、光明、明亮的新詩,製作語言分析學習單,第二天開始讓孩子自己創作新詩,3週的時間要寫6篇新詩,「寫詩並不簡單,但是看到孩子們交上來的詩作,有些孩子可以抒發到很內心深處的感受,非常令人驚喜!」
數學課首先讓孩子認識多面體,並自由摺紙,有了練習之後再開始摺燈,「孩子一開始摺得磕磕絆絆,手有點凹不過來,老師自己也摺得不太好,於是師生共作,一起討論一起解決問題,雖然過程挫折感比較重,但作品完成的成就感也很高。」
燈控程式的學習,結合了海霸桌遊,孩子邊玩邊學根本不想下課,新的課程讓學生都很有新鮮感,滑鼠線、電阻等接線對孩子來說也許有點複雜,但同組成員間會互相鼓勵,孩子們會說「我相信你一定作得到」這樣正面的話。廖宜屏說,「宜蘭的孩子大多很活潑很願意學習新的課程,尤其沒有課本,反而上得很開心;平常美勞下課就不想作了,光控燈的作品卻每個人都想完成,」孩子們的完成品做好後,每個班級輪流展覽,並在期末感恩活動時邀請家長參觀,展示著自己寫的新詩,課程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