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Super讚鯖魚俠/宜蘭縣蘇澳國民小學

數位魔法:故事動起來


「我的靴子裡有蛇」是迪士尼動畫《玩具總動員》警長胡迪的招牌台詞;「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則是宮崎駿大作《神隱少女》裡的經典金句。

胡迪的性格是怎麼樣的呢?宮崎駿的動畫主角為什麼都以女性居多?藉由閱讀和動畫有關的一切,學生發揮創意,並開始學習關注生活中的微小細節。像是低年級學習描寫動畫人物;中年級看懂了宮崎駿傳記,認識一代大師的創作歷程,發現作品的意義和動畫人物的表情動作;高年級能比較不同動畫工廠作品,培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實作上,學生學習創作、操作手搖動畫機,甚至直接完成一支支數位動畫影片。

當學生將教室中的知識連結到生活、社區,觀察日常出現的人事物,並運用數位創作的能力,與夥伴合作、交流,一同將創意幻化成動畫,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學習會變得更有意義。


專案具體內容:

一、玩轉動畫~創意「動」起來
(一) 動畫人物猜一猜
1. 安排五個人物,每個人物一一呈現五個句子,讓學生猜謎。例如「臉型像屁屁、他有著三七分髮型、頭戴貝雷帽、經常穿著咖啡色衣褲、手拿放大鏡」,猜一猜他是誰?
2. 人物外型有方法:藉由前面的五個例子,九宮格綜整描寫人物外型的面向。
3. 有順序地描寫:描寫人物的先後順序,先寫什麼、再寫什麼,請學生練習描寫不同人物的外型。
4. 動畫人物我創作:學生練習看圖或畫出主角人物,進行圖文描寫。低年級學生都能有順序、具體描述動畫人物的外型,掌握人物特色,更能和同學玩一玩人物猜一猜的遊戲。

(二) 動畫人物真誇張
1. 學生欣賞動畫精彩片段,藉由《龍貓》裡的小梅、《玩具總動員》裡的胡迪等讓學生印象深刻的人
物,觀察其表情動作。
2. 透過多張動畫主角的表情和動作,讓學生說一說發生了什麼事情,從動作表情推敲主角的心情。
3. 學會看圖說故事的能力,並觀察動畫圖片後,想像主角心裡所思所想,為主角說話。還能觀察主角的動畫與做的事情,思考故事事情的發生與變化,發現原來動畫就是故事的變身,讓故事更生動。

(三) 宮崎駿的動畫行
1. 閱讀宮崎駿的傳記,認識這位大師,並觀賞吉卜力不同時期的動畫,從作品中發現宮崎駿的秘密,希望讓孩子藉此發現,宮崎駿的作品中,有反戰的想法、主角並以女性居多,進而理解文化對創作的影響。
2. 以「我眼中的宮崎駿」為題,書寫傳記文章,介紹動畫大師宮崎駿。期望透過課堂學習,讓學生更加熟悉宮崎駿,並理解原來動畫製作有這麼辛苦一段路,若想成功,需要秉持初衷,讓熱情持續下去,專注投入有意義的事情。

(四) 動畫風格比一比(培養學生的鑑賞力、創作力)
1. 選書:課堂一開始,從吉卜力、迪士尼、皮克斯……,請每位學生選擇一本想看的動畫書籍。
2. 閱讀:學生帶著目的,邊閱讀邊觀察畫風、主角類別與故事主題內容。
3. 紀錄:學生將觀察、發現到的寫下來,運用不同顏色卡片,書寫不同動畫風格作品,例如吉卜力用淺黃色卡片、皮克斯用深黃色卡片、迪士尼用淺藍色卡片。
4. 分享:分類後全班共同討論,說一說自己的發現,藉此讓學生歸納整理宮崎駿、迪士尼、皮克斯不同作品的畫風、主題和主角特色。
5. 整理:將發現透過文字書寫記錄下來,並共同書寫「動畫大不同」的說明文。

二、跨域美感動畫魔法
(一) 動畫玩一玩:低年級學生了解動畫製作的原理後,老師發給學生一人一張鳥兒不同的姿態底稿,每人為鳥兒設定不同特色、場景並動手繪圖後,老師再將學生作品串聯成動畫影片。每隻鳥兒走過城市、平原、飛越龜山島,四處旅行,時時刻刻各有不同姿態,最後來到蘇澳國小的苦楝樹上定居。
(二) 時鐘動畫機:四年級學生思考時鐘先生發生了什麼事情,心情如何?學生先設定時鐘先生的不同情緒與事件轉變,繪製喜怒哀樂的各種表情,再將不同表情圖案串連起來製作個人手搖動畫機,搭配故事讓時鐘先生活起來。
(三) 動畫初體驗:每組學生想一個主題,安排主角不同動作和事件,使用Stop Motion,製作議題定格動畫。例如有組別以交通安全為主題,提醒倒車時應請注意後方來車,避免與死神交會。
(四) 在地動畫創作
1. 故事腳本:導師透過在地走讀,讓學生對地方產生興趣後,指導學生閱讀在地文史資料,再將資料吸收轉化,以筆電為工具,有結構地撰寫腳本,接著再進一步討論故事討論分鏡頭與內容。
2. 背景人設:美勞老師協助學生繪製動態紙偶和動畫背景。
3. 動畫開麥拉:資訊老師指導孩子拍攝定格動畫,利用上百張定格動畫,調整時間、剪輯影片、錄音、上字幕,最終交出動畫成品。
4. 動畫分享會:孩子創編「彈珠汽水的滋味」、「荷恩的冒險之路」和「砲台山有驚無險記」等在地故事,並以動畫方式呈現,放在學校臉書粉絲頁進行分享,讓大家可以按讚投票表達支持。期望透過實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文史資料產生興趣,進而讓在地文史有了新生命;動畫則能讓所有人都快速容易理解。學生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也學會剪輯、錄音、配音與上字幕,成為數位創作者。

三、數位繪聲繪影
1. 故事大翻轉:學生閱讀《三隻小豬》、《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三隻小狼與大壞豬》,比較故事作品,並學習故事改編創作的元素。再閱讀《不偷懶小學》,認識不家村裡的人物,發現人物與事件的相關性。
2. 故事我來編:學生加入自己的創意,改編與創作故事,將《三隻小豬》改成《三隻小鹿》,創作「不喜歡」、「不專心」等的故事,設計人物與故事情節。
3. 故事真生動:發現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心情與動作,進行原創故事中人物的描寫,加上語言對話、細部動作描寫讓故事人物活起來。
4. 故事真有聲:思考故事的分鏡,運用AI生成圖片或插圖繪製,搭配文字進行數位繪本創作,再由作者錄製聲音,輸出成影片,變成數位繪本有聲書。有別於過去靜態的小書作品,影片與聲音讓故事更繽紛有趣,適合小朋友一同閱讀,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作故事。



成果與效益:

一、小作家在蘇澳
從人物刻劃、動作表情神態描寫、故事改編到創作,都是讓學生一步步學習創作、發揮想像力的方法,「原來這麼容易就能擴增文章內容啊!」學生說,透過以故事為核心,開展有情境、有意義的寫作,關心人類生活各面向的永續發展,未來將能對社區、社會、國家到國際有更多連結。日後,即使是防災、金融教育甚至水資源等方方面面的議題,都能透過故事創作,讓知識沒有距離,將知識活用在生活中。

二、動畫家在蘇澳
閱讀並非只有讀故事後寫故事,完成文字表達,更重要的,是透過數位媒材讓故事動起來。藉由老師的引導,學生繪製多張圖畫,並連續播放變成動畫短片;也能透過動畫機輪轉的方式,讓主角的不同表情不斷輪轉、重複播放;更能發揮創意,將在地題材轉化成故事後,變成可愛有趣的動畫影片,貼近所有人的生活。此外,透過學校臉書與Youtube頻道,讓更多人認識大南澳、彈珠汽水與砲台山的故事,為歷史悠久的文史賦予嶄新生命力。

在學習運用App拍照、製作影片後,學生們都有滿滿成就感,「這次拍動畫活動超棒!可以和同學互動,老師也教導我拍動畫要怎麼用字幕。透過學習,我愛上畫圖、喜歡編故事,發現自己也能是未來的動畫家。」

三、魔術師在蘇澳
因為忙碌、因為種種緣由,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經常在不經意間被忽略。課程要求學生閱讀不同故事、觀察動畫人物,讓學生開始關注細節,並結合創意,運用數位工具與軟體,讓平面的文字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產生生命力。受惠於生生用平板方案,每位學生都有數位載具,能將自己的創作化成圖片畫格、動畫影片,並為人物加上聲音,讓故事動起來,發現故事的趣味。

四、分享家在蘇澳
學生製作的動畫影片,成為學校防災宣導與交通安全宣導的影片,透過新奇有趣的呈現方式,讓其他學生更會留意生活中的小議題。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影響力
(一) 增進學生的寫作興趣:透過有意義的情境寫作,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作力,增加對寫作的興趣,也更積極參與課程。
(二) 強化社會關懷:透過故事主軸發展,學生學會用故事關心社區、社會和國家的永續發展,培養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和理解。
(三) 拓展教學主題:除了閱讀和寫作,學生還運用動畫製作工具,將故事真實呈現,拓展教學主題的多元性。

二、擴散性
(一) 影響其他學校:學校老師至其他學校進行研習講座,將課程主題從主角人物、表情神態、故事情節、分鏡圖與美工繪製、與數位資訊創作的結合,和各縣市教師們分享,並讓更多教師開始嘗試用stop motion帶領學生製作動畫。
(二) 社群媒體分享:學生透過臉書和YouTube分享自己製作的動畫影片,吸引不同地區、國家的觀眾欣賞,擴大影響範圍。
(三) 報章媒體刊登:將活動投稿至《國語日報》獲得刊登,增加對創意課程設計的關注,也讓更多人了解和受益於這樣的教學模式。
(四) 跨領域分享:學校跨領域團隊的分享,獲得跨域美感績優學校和優良教案的獎勵,讓更多人注意到創意教學的重要和價值。



相關連結: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